远卓农牧

首页 蛋鸡设备 蛋鸭设备 案例

行业新闻
趋于饱和态势下的中国蛋鸡产业之发展思考
来源: 时间:2024-04-29

20231118123528_513

一、中国蛋鸡养殖,跨入4.0时代”的同时也进入了“微利时代”

 20世纪80年代“百十只蛋鸡”规模化养殖以来,中国蛋鸡产业在过去40 多年一直在“不温不火”地发展,逐渐成为“养家糊口和走向富裕”的行当。

 2012年,正大集团在中国北京打造的平谷300万只蛋鸡场,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蛋鸡单体养殖项目,它开启了中国蛋鸡产业迈向集约化、规模化和自动化的历程,并成为这一新型发展模式的典范。

20152017年环保压力下拆除小规模养殖场,德青源“金鸡工程”开始在全国20多个省市布局“正大能搞我们也能搞”的 180万只蛋鸡项目,中国蛋鸡产业拉开了升级换代的大幕。

 2019年,是中国蛋鸡产业出现“火箭蛋”,成为“一只鸡赚40元”的金鸡年,社会蛋鸡养殖公司(“蛋农公司”)资金极大富裕,相比其他行业,蛋鸡行业前景十分乐观,这也激发了“蛋农公司”改建扩建的信心。中国蛋鸡产业一改“凑合养”的简陋,开始了“设备养鸡、鸡养人”的现代化和自动化,蛋鸡跨入规模化、现代化、自动化和数智化的 4.0时代。

 20212023年,中国蛋鸡在一场“疫情”刺激下,突然间就冒出了60 余家养殖规模超过百万只和千万只的蛋鸡养殖企业,其中百万只以上规模企业的笼位合计达 2.18亿只,占全国养殖总量的18%左右。过去的三年中,中国每年鲜鸡蛋产量稳定在 2900万吨左右,年人均鲜蛋消费量超 21.7千克,每人每年消费320个以上的鸡蛋。但鸡场好建,市场不一定好建,中国蛋鸡产业开始步入“钱越来越不容易赚”的“微利时代”。

 在供需基本平衡、存量市场日渐饱和的态势下,中国蛋鸡产业将如何发展?蛋鸡及配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在哪里?

IMG_20231118_104509

 二、放眼全球,求同存异

 20世纪60年代,全球蛋鸡产业历经60 余年的持续发展,特别是最近20年在设备和技术快速发展支持下,全球禽蛋产量增加近10倍。2022 年全球禽蛋总产量达9520万吨,其中鸡蛋产量约8868万吨,占全球禽蛋总产量的90% 以上。2020年全球人均鸡蛋消费量达11kg以上,人均鸡蛋消费量达15kg 以上的国家达到16个,人均鸡蛋消费量排名前四的国家分别是21.9kg的荷兰、21.7kg 的中国、21.1kg的墨西哥和20.1kg的日本。

 全球鸡蛋生产分布不均,亚洲主要集中在中国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日本、泰国等国家,约占全球鸡蛋生产总量的64%;美洲主要集中在美国、墨西哥、巴西等国家,约占全球鸡蛋生产总量的19%

 中国是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,2021年鸡蛋产量逐渐达到稳定状态,全球禽蛋产量也随之趋稳。2022年,中国禽蛋总产量超过 3450万吨,占全球禽蛋产量三分之一以上。

 在蛋鸡养殖设备和技术方面,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处于全球最领先进水平。这些国家不仅是鸡蛋生产大国,更是蛋制品加工大国,它们的行业集中度已发展到较高水平,而且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蛋鸡蛋品协会控制着行业养殖总量的变化,其鸡蛋产销量常年基本平稳,盈利空间也较为稳定。当然,不排除偶遇禽流感疫情,鸡蛋价格可能超过正常水平5倍以上,让消费者共同承担疫情损失的情况。

 1.全球TOP20蛋业公司

1

2022年,全球排名前20的蛋业公司其养殖规模均超过1000万只,其中美国卡尔缅因食品公司产蛋鸡存栏量 4680万只排名全球第一,墨西哥PROAN公司3600万只排名第二,美国玫瑰园农场公司 2760万只排名第三,正大集团2520万只排名第四。规模化大型企业已经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

2  美国、日本、欧洲蛋鸡产业发展经验与特点

 1)  美国

 2022年,美国蛋鸡存栏量持续稳定在3.1亿~3.2亿只,基本上人均一只鸡,其鸡蛋产量约 670万吨,全球排名第二。

 美国蛋鸡产业从分散养殖到集中生产,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19001940年的“小散乱后院散养”模式,约 500万农户,户均养殖量100300只之间;第二阶段是 1940 1980年,向专业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的笼养模式转型,超10万只蛋鸡养殖规模的约 2500 家,占总养殖量的78%;第三阶段是1980年至今,蛋鸡产业向超大规模转变,超 10 万只蛋鸡规模的175家,占总养殖量的99%,其中超500 万只以上蛋鸡养殖规模的公司17家,占总养殖量的61%

 20世纪80年代以来,美国蛋鸡产业呈现五个特点:一是蛋鸡产业规模和养殖量稳定,在美国蛋品协会的监管下,存栏量基本稳定在 3亿只左右,这一数量保持了40年之久;二是蛋鸡产业技术和模式成熟,主要采用高密度自动化笼养模式,蛋鸡育种、养殖规模、养殖技术和设备等较为发达;三是蛋鸡产业深加工比例高,美国 60% 的壳蛋是零售,30%的壳蛋是深加工,7%的壳蛋提供给餐饮服务,3% 的壳蛋出口;四是蛋鸡产业集约化程度高,蛋鸡养殖量排名前6的州合计养殖量占美国总量的50% 60% ,排名前10的蛋品生产商合计蛋鸡存栏超1.8亿只,占美国蛋鸡总数的 60% ;五是重视蛋品安全,美国蛋鸡生产者联合会1995年提出以肠炎沙门氏菌净化为主的“五星鸡蛋安全计划”,并实施了第三方认证程序,促使美国鸡蛋和蛋品生产厂商承诺其产品能够达到FDA 认证标准,从而赢得客户信任。

 目前,美国有170余家规模化蛋鸡企业,几乎包揽了美国的全部蛋鸡。养殖规模超过500只万的蛋鸡企业有 17 家,其中有9家企业的养殖规模超过1000万只,Carl-Maine 公司蛋鸡存栏量最大,超过 4600万只。

 对照美国,中国蛋鸡产业不是量和规模的问题,是鸡蛋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,这种差距有可能源于消费习惯不同,但我们还是要看到蛋鸡产业前置的原因,比如蛋品内在的质量,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。

IMG_0754

2)  日本

 日本现代化蛋鸡养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,其在引进美国优良蛋鸡品种的同时,还学习和应用了美国蛋鸡产业的经营管理方式,特别是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。

 值得一提的是,日本蛋鸡产业协会也设置了行业准入门槛,不允许增加企业数量和随意扩产,以此保护行业和成员利益。

 日本的蛋鸡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:一是产量高,消费量大,日本约有1.22亿人口,但却养了约1.37亿只蛋鸡,年产鲜蛋超过 270万吨,占全球鸡蛋产量3%以上,产蛋量全球排名第七,人均年鸡蛋消费量超过20千克,消费量位居全球第四;二是集约化程度高,日本约有 1800余家蛋鸡企业,养殖规模10万只以上的蛋鸡企业虽只占总企业数的17.1%,但却饲养了日本全部蛋鸡的 76%;三是注重鸡蛋品质,日本鸡蛋产业建立了严格的生产和操作标准,以及健全的质量和安全监管机制,使日本的鸡蛋产品以品质安全和生吃鸡蛋而全球闻名;四是蛋制品深加工占比高,深加工比例超过40%,并非常注重蛋制品的研发和品牌营销。

 日本鸡蛋的安全性和深加工研发技术,值得中国深入学习。

3)  欧洲

 欧洲也是世界蛋鸡主要的生产地区之一,与美国相比,欧洲蛋鸡产业同样具有行业集中度高,育种技术和生产技术高,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高,养殖标准化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。

2022年,欧盟27个成员国,共有4.5亿人口,其蛋鸡存栏量达到 3.76亿只左右,年产蛋量650万吨,蛋鸡养殖主要集中在8个国家(见表 1 )。

 1  欧洲主要鸡蛋生产国蛋鸡存栏量2

欧洲在养殖模式及动物福利方面演变迅速,作为最先提出“动物福利”概念的欧洲,福利养殖在其蛋鸡养殖中的比重也是位居全球首位。2012年是欧洲蛋鸡养殖的转折点,开始禁止蛋鸡笼养。2021 611日,欧洲议会通过了“2027 年前淘汰以笼子饲养蛋鸡(包括富集笼) ,全面改为非笼养殖”的决议,逐步淘汰笼养系统。目前,欧洲52% 蛋鸡为非笼养蛋鸡,其中 34%是鸡舍加活动场地的谷仓养殖,12%是散养,6% 有机养殖。

 对于蛋鸡非笼养福利养殖,20231019 日,欧盟民意调查机构Eurobarometer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保护动物福利对欧洲人至关重要,60%的受访者更愿意购买“动物福利友好型农业系统”的产品, 26%的人只愿意为“动物福利友好型农业系统”的产品多支付5%的费用。

三、如何走出中国特色蛋鸡产业发展之路

 1  产业规模

 2020年以来,中国蛋鸡年存栏量约为15亿只,在产蛋鸡超过11亿只,禽蛋产量从 19821996年高速增长(年均增长43%), 1997 2010年持续增长(年均增长3%),到2011 2022年逐渐趋于稳定(年均增长2%)。2022年,中国鸡蛋产量超 2900万吨,禽蛋总产量达3456万吨,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24.47kg ,中国蛋鸡养殖规模和鲜蛋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,鸡蛋产销量也趋于饱和。

 2  蛋鸡养殖区域

 中国蛋鸡养殖区域由分散走向集中,养殖量前十的省区及存栏量分别是河北1.2亿只、山东1.0亿只、河南 6937 万只、湖北6579万只、江苏6291万只、山西3774 万只、辽宁 3735万只、安徽3593万只、四川2878万只、福建 2185 万只。

 近三年新建了大量规模化蛋鸡场,并呈现南迁趋势,逐步打破“北蛋南运”的产销格局,鸡场更靠近主销市场,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运输损耗。养殖设备设施硬件的提升基本解决了夏季南方高温高湿的养殖瓶颈。相比饲粮进口,饲料用粮靠近产地的优势已不再突出,且传统养殖区密度大、疫病压力大、疾病多发和效率差的劣势也因养殖南迁得到明显改善。

A01A6807

3  中国蛋鸡产业“小规模,大群体”依然存在,但集中度还将持续提升

多年来中国蛋鸡养殖规模和鲜蛋消费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一,整个行业处于“大而不强”的尴尬地位。中国鸡蛋生产总体来看仍处在“小规模,大群体”阶段,鸡蛋生产仍处于“小乱散”状态,虽有大型蛋鸡养殖企业不断出现,但总量占比与欧美日仍有较大差距,此种状态下的质量与安全亟需大力提升。

 当然,近几年集约化程度也在快速变化之中,具体表现在:①户数减少,由2020年的10.69 万家,减少到 2023年的8.64万家,下降了19.3%;②规模增加,不足 1 万只规模的蛋鸡养殖户快速减少,10万以上规模的养殖户数量增加(见图2);③中大型蛋企大量出现, 50 万只以上规模蛋企快速增加,2020年以来频现单场100万~ 300 万只规模蛋企;④总量增加,2022年在产蛋鸡10.6亿只, 2023 年在产存栏超12亿只

3

  我国蛋鸡规模分布比例

 3  2017-2022年我国后备与产蛋蛋鸡存栏量变化4

 目前,中国100万只以上养殖规模的蛋鸡企业有68家,笼位2.18 亿只,占全国总养殖量的18%左右,其中500万只以上养殖规模的蛋鸡企业有11 家,笼位1.19亿只,千万只以上养殖规模的蛋鸡企业有5家,分别是正大集团、德青源、圣迪乐村、晋龙股份和厚德集团。

 4  鸡蛋成本不断攀升

 中国蛋鸡饲粮依赖进口,成本不断增高。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、谷物超过 5000 万吨,鲜蛋成本与玉米、豆粕等大宗原料的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(见图4)。


5

 2018-2022年鸡蛋成本与玉米、豆粕价格变化趋势

 5  国产品种替代明显

 目前,全球共有三大蛋鸡育种公司。其中美国EW集团拥有罗曼、海兰、尼克等蛋鸡品系;荷兰汉德克集团拥有伊莎蛋鸡;中国峪口禽业历经20多年的选育,培育出京系蛋鸡“京红、京粉、京白”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产蛋鸡配套系,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,现已经走出国门。此外,中国还有矮小节粮型的蛋鸡品种,如农大 3号、农大5号,以及地方特色绿壳蛋鸡品种等。

 10多年来,中国市场上国产品种和进口品种并存,但祖代国产品种占比由2006年的 31% 提升到2022年的84.8%,国产替代进口趋势明显,中国蛋鸡已经从“引繁推”过渡到“育繁推”。

 6  中国鸡蛋销售以批发为主,鸡蛋价格周期短时期还将存在

中国的鸡蛋销售,一直是“产销分离”模式,中小型养殖户的鸡蛋基本由“蛋商”代销,“个体收购、蛋商批发、农贸分销、商超零售”多环节都想赚钱,由于鲜蛋定价权不在养殖户,所以会出现“蛋价高时多养些,蛋价贱时少养甚或不养”的现象,这一现象导致蛋价的剧烈波动,也造成中国蛋鸡产业固有的“蛋周期”,这一现象在短时间还将会因为产业模式和结构特点的持续而存在。

 中国鸡蛋价格基本呈现“三年一个周期”和“周期内上下半年大差异”的特点,从长期来看,主要受生产成本的影响;从中期来看,主要受蛋鸡存栏量和蛋价“跷跷板”影响;从短期来看,主要受季节性消费和疫病等因素的影响,基本从农历春节后到7月份呈低价位波动,从 8月到次年春节前呈高价位波动,即“上半年低价区,下半年高价区”的特点。

 7  学习欧、美、日发达国家经验,应对蛋鸡行业趋于饱和及“微利时代”的到来

 中国蛋鸡产业在兼收并举全球蛋鸡养殖技术、蛋品深加工技术、动物福利等的同时,需探索和走出适合且稳定健康的中国特色蛋鸡产业发展之路,高质量发展中国蛋鸡产业,把养殖产量、蛋品加工比例、安全质量等提升至一个新高度。

 鸡蛋深加工具有新高度和新机遇,目前看鸡蛋在烘焙食品等方面作为主配料有一定程度延伸,熟蛋制品及其包装处理的内外升值仍显不足,类似茶叶蛋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欠缺,这方面要向日本、泰国等学习。

 2022年中国鸡蛋总产量约为2940万吨,然而,鸡蛋深加工比例却不足7% ,远低于日本的 40%,美国的30%和欧盟的20%。如果中国蛋品深加工比例能提升到 30% ,这意味着蛋制品的加工量可达880万吨,若按照蛋制品售价20 /kg 估算,其产值极大可能超过1700亿元,市场潜力巨大。另外,2021年中国液体蛋制品总产量约为 28 万吨,蛋粉总产量约为2.3万吨,产值估算约为60亿元。因此,蛋制品未来将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。

微信图片_20240315144513

 四、创新发展,换道超车

 1  盘存量、控增量,践行乡村振兴战略,走中国特色蛋鸡发展之路

 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,助力蛋鸡产业发展。通过促进种养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高质量发展,发挥中小养殖户“船小好调头”的特点,中小养殖户在健康养殖、快乐生活的同时,调剂市场,补充不足。

 面对蛋鸡存量趋于饱和以及规模化过程中土地受限等挑战,升级技术和装备、盘活疫病风险高和生产效率低的蛋鸡场或小规模蛋鸡场尤为重要。这不仅有助于控制蛋鸡增量,还能稳定产量,促进农民共同致富。大北农搭建的蛋鸡产业联合体,通过生产管理、食品安全和产品品牌的标准化建设,提升了产业价值,值得推广。

 2  蛋品安全从“保洁蛋”做起,设立蛋品质量门槛,管控食品安全

 2015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,要求鸡蛋不得检出抗生素。大多数蛋鸡养殖企业已经从减抗、替抗转向无抗。但仍有少许养殖户或企业因治疗鸡病而违法违规使用抗生素,导致产品流通至市场,结果面临罚款、判刑及公开通报的处罚。

 对于消费者对鸡蛋的安全需求,应从外观的清洁做起,同时达到无抗生素、无沙门氏菌和无药物残留的标准。

 虽然因烹饪鸡蛋的习惯,高温有效灭活有害微生物,带菌鸡蛋的危害还不为大多数消费者所重视,但随着生食鲜蛋和鲜蛋拌饭成为流行的消费趋势,以及“粪蛋”脏污了生拌菜而引起群体性腹泻等事件,使得市场对无抗、无沙门氏菌和蛋表干净的“保洁无抗蛋”的需求日益增加。正大集团“作世界厨房”的集团愿景,控制食品安全“从农场到餐桌”,以“高标准、高投入、高品质”的理念,严格把关每个环节,确保蛋鸡饲养全程无激素、无药残、无沙门氏菌 , 100%蛋表清洗及杀菌处理,安全可追溯,正大鸡蛋已连续19年成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。

 3  提升产业效率,应对人力危机

 面对无人养鸡和效率提升等需求,数智化设备的投入成为必然趋势。蛋鸡产业正走向规模化、现代化、自动化、数智化的4.0时代,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逐渐替代人工,从而加快实现在蛋鸡养殖和蛋品加工领域的自动化和无人化进程。

 4  创新品,提价值,研发高科技“蛋品饮食和工业材料”

 如何将一枚鸡蛋“吃干榨尽”。除了加工蛋液、蛋粉之外,还可以继续深加工提取溶菌酶、卵磷脂、白蛋白、多肽等营养成分,并广泛应用在烘焙、面食、乳品、饲料添加剂、保健品、医药、日化产品、钙源补充等。

 5  完善产业链,挖掘老母鸡和鸡粪的价值

“无抗老母鸡汤,越喝越健康”,虽然560余天的老母鸡肉质偏硬,系水力低,凝胶能力也不及传统肉鸡,但老母鸡鸡汤鲜美至极,并且借助于现代加工手段完全可以改善肉质口感,老母鸡鸡肉依然是其最深厚、有潜力的可开发资源,老母鸡深加工将进一步延伸和提升产业链价值。

 由于鸡的腺胃体积小和肠道短,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短,消化吸收率低等因素,使得鸡粪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,是最佳的无抗有机肥原料,鸡粪加工成有机肥,不仅能够促进农作物的高产,还有助于保障食品产业链的安全。

 6  沿着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,打造蛋鸡产业“中国制造”

 接轨国际市场,共同推动构建食品安全国际规则标准体系。在加大鸡蛋和蛋品出口的同时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,就地取材,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伙伴生产鲜蛋,助力中国蛋鸡产业走向世界。

 7  抓好种,稳根基,应对中国鸡蛋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

 受政策性和疫病影响,国外祖代蛋鸡引种计划很难稳定和持续,祖代蛋鸡强制换羽增加了商品代蛋鸡鸡苗质量和饲养的风险,“引繁推”到“育繁推”更加迫切。


微信图片_20240420154816

 饲料用粮依赖进口,饲粮安全受大宗饲料原料进口国的气候,及国际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加快替代原料和低蛋白日粮创新发展,这是寻求降低鸡蛋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。

 新城疫虽已降为二类传染病,但我国家禽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,特别是在规模化和密集养殖区域。像传支、H9亚型禽流感和支原体等疫病仍然“暗流涌动”,如何防控疫病是养好鸡的重中之重。

 8  2024年市场预测

 2024年我国宏观环境向好,蛋鸡养殖和产量稳中略降,全年平均蛋价预估将高于2023年(见图5 、图6)。


6

 5  2024年我国在产蛋鸡存栏量预估


7

  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我国鸡蛋价格预估

 五 结束语

99

 面对趋于饱和的国内蛋鸡产业,可以运用凯恩斯主义的思路,通过信贷金融手段刺激需求和消费;也可以应用计划经济思路,控制行业产能和产量;但更主要的还是要从企业家思路,创新产品和需求,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赢,发展蛋鸡产业。

相关资讯